English

纺织行业压锭减员增效益

1999-11-29 来源:光明日报 中国纺织报记者 田丽 本报记者 武勤英 我有话说

记者日前从纺织总局获悉,纺织行业在继续压锭、减员的同时,加大调整力度,经济效益显著提高。今年1至9月份,国有及国有控股纺织企业净亏损已降至6.94亿元,比去年同期减亏38.6亿元。自6月份当月实现盈利以来,国有纺织企业已连续4个月保持盈利,9月份当月盈利2.6亿元。全年可实现整体扭亏为盈,从而结束长达6年之久的亏损局面。

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的国有纺织工业,进入市场经济后,难以承受内部沉重的负担和外部竞争的压力,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%以上,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水平。离退休人员比例过高,劳动生产率低下,初级加工能力过剩,高档次、高效益的产品少,致使进入九十年代以来,纺织全行业曾连续6年亏损,其中的1996年净亏损额高达78亿元,成为我国国有企业中困难最大、亏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。

1998年,中国的老纺织工业基地上海敲响了纺织压锭第一锤,从此,拉开纺织“突破口”序幕,即在3年时间内,全国国有纺织工业将陆续敲掉1000万纱锭,分流人员120万人,实现整体扭亏为盈,为整个国企改革解困起到重点突破、取得经验,带动全局的作用。

压掉1000万锭,就意味着要减少四分之一的生产能力。东部沿海的许多地方,敲掉的都是正在运转中的“热锭”。然而,产品的趋同化造成的产品大量积压和低水平竞争,迫使纺织行业必须作出壮士断腕般的牺牲,以达到压缩过剩的落后的生产能力的目的。

经过两年来的努力,目前,全行业已累计完成压缩752万锭的任务,其中浙江、福建、黑龙江、宁夏四省区已提前完成了所分配的压锭任务。新疆、山东、江苏、河北等地也接近完成计划,近日内又压缩13万锭。

一方面,压锭重组,使国有纺织资源得到优化配置,另一方面,全行业分流安置职工超过100万人,行业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明显好转。

纺织突破口从压锭减人开始,然而,压锭减人不是突破口的最终目的,如果仅仅停留于为减量而压锭,必然造成总量下降,企业生存出现危机。对于“人员分流安置”这一系列最难解决的问题,国家为纺织行业采取了相应的扶持政策,主要有:压锭财政补贴(每压1万锭,财政补贴300万元,并给200万元的贴息贷款),主要用于压锭后下岗职工的安置,到目前为止,我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程进展顺利,职工有的提前退休,有的转岗重新创业,人员通过合理流动终于较为成功地走出来了。

由于政策措施得力,为纺织“突破口”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最为明显的几项是,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,减轻了国有纺织企业的历史包袱;实行棉花体制改革,使纺织企业原料成本大大下降;将被动配额分配给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,使企业能够直接面向国际市场,几次提高出口退税率,增强了出口竞争力。

国有纺织行业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,正在继续向前推进,在破产、销号了200多家资不抵债、扭亏无望的企业的同时,将优良资产、优势资本和优势技术装备重新组合,培育出一批优势企业。

据有关人士介绍,为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,进一步提高纺织行业的竞争力,明年,我国将继续对纺织行业进行结构调整,压缩大路纺织品的生产规模,增强精细产品的生产能力。可以预见,我国纺织业将在新的改革之后,削肿去浮,轻装上阵,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